2021年12月28日晚7点,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媒介与女性”教席论坛之分论坛《数字纪录片创作》课程展映与研讨会在云端举行。中华女子学院校长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媒介与女性”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、资深媒体创始台长王纪言教授、中央电视台著名纪录片编导孙曾田教授、中国传媒大学张雅欣教授、成都电视台著名编导彭辉教授、北京师范大学樊启鹏教授、上海电视台著名编导周雯华教授、中华女子学院教务处长侯典牧教授、文化传播学院臧海群教授出席了研讨会。来自国内纪录片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、学者以《数字纪录片创作》课程教学成果为案例,对如何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,把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中,更好地利用纪录片创作手法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,提升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进行了精彩的探讨。会议由文化传播学院覃晓玲副教授主持,文化传播学院师生百余人在线参加了研讨会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042b6324a19404ae9f7f825ebffeb8ae.png](/__local/2/37/4F/14C75CD8F7404E4BF365384CFB4_4F133F22_C66F0.png?e=.png)
中华女子学院校长刘利群教授进行开幕致辞。刘利群表示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本科院校,以为新中国培养妇女人才为己任,一直明确教学科研和实践的重要性。探索如何将文化自信与影像表达结合,以女性视角通过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,对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女性,助力中国的纪录片、中国的女性声音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义。并且感谢在座的专家学者们,通过案例研究和传帮带为学校的纪录片创作实践、人才培养指导方向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855bfd2f2d9ed1c34ceee75bd4b75c69.png](/__local/9/34/4D/0531928B32152D3F28AD0F289BE_EB0CF23A_4881E.png?e=.png)
研讨会正式开始后,上海电视台著名编辑、记者,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评委,中华女子学院特聘教授,文化传播学院《数字纪录片创作》课程主课教师周雯华教授首先进行了《新文科、新探索》的主题发言。周雯华提到国际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发展和国内新文科的建设,都极大推动了教学实践中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,以及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文化自信的树立。纪录片具有时代性、真实性、纪实性,在互联网时代下,对在媒体创作中打造新内涵有着重要的潜在价值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e25ff3cc3c16ccca831719efb568e17f.png](/__local/8/13/1E/5ED841C82E21197C77665BE8850_1019DD08_80F92.png?e=.png)
接下来,学生作品展映环节,有四部作品展映并请专家现场点评。
第一部进行展示的是作品《京茶》,由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霍薪燃导演,荣获“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·青年影像盛典”一等奖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2dc202cb8eb232c2e99d705699546ec1.png](/__local/F/E7/E8/D6569AF0F5941FA132386E2C7CD_4D76D8B6_76F61.png?e=.png)
作品展示后,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资深媒体执行副总裁兼台长,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,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王纪言进行了主旨发言。王纪言表示作品选题具有传承意义,内含中国茶文化、老舍茶馆元素,体现京味,叙述顺畅、主题集中。他强调要注重用世界眼光讲故事,坚持以女性视角关注更多社会现象,创作出更多有女院特色的作品。要坚持用朴实和真挚的语言,用当代人接受的眼光去表达、去传承。并且鼓励学生用纪录片创作的方式,留下当代人文笔记,记录中国的高川厚土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f333784ae8adb47a96a1fd085abc6099.png](/__local/6/FA/08/21A9E13EBCC9C832D674A96E3BD_C6EDD02B_AC76C.png?e=.png)
第二部学生作品是《追梦人——刘岩》,由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陈康宁导演,荣获“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·青年影像盛典”一等奖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23ba807c33ee5ade01c7604653de63f9.png](/__local/7/C0/DD/0658A26452D613120763A820EC8_EC8F68A6_722F7.png?e=.png)
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国际纪录片学会会员、纪录片制作人孙曾田对该作品进行主旨发言。孙曾田老师认为这部片子体现出人物的命运感,和生命际遇的偶然性,对人物的坚强的表现具有正能量意义。他表示疫情使人类更快进入网络时代,要求我们用更多的创新和实验,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,用超越过于传统纪录片的影视语言和实验的心态,追求信息量丰富前提下的内容精简。在拍摄女性纪录片时,女性意识要明确,心和心的沟通使表达更加流畅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4b35b81a01c57dd82f179f0763c96626.png](/__local/8/9F/36/B165E79BFB016BF03C46620524F_6581B60C_684E2.png?e=.png)
第三部进行展示的作品是《巴铁女孩在中国》,由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敬雅娴导演,汉教同学赵淇竹、闫翀宇参与制作的荣获“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·青年影像盛典”二等奖、“第十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”优秀奖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125bff525b6a64c4810daf30adea20d8.png](/__local/E/85/28/AFBAFAC0BA79CD0E44FBA7C0796_FB512677_587A2.png?e=.png)
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、监制张雅欣进行了主旨发言。张雅欣表示该片选题具备国际视野,结合疫情的时代背景,在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示之外,体现了中国领先于国际的通讯技术。她认为要坚持对国际传播中女性力量的探讨,更多体现中国留学经历对于海外年轻女性的影响,对个人叙事和国家叙事结合进行更好的考量,增加观众对影像的亲近感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ab0b0f9eaa87dd5705cf19d0c2c97f28.png](/__local/4/20/2E/0442EFC65CB81555025727DB0CF_117F8A8E_9DD78.png?e=.png)
最后进行展示的作品是《体“育”》,由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黄淇琪导演,荣获“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·青年影像盛典”三等奖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fa57d601884e14cd24e439845e6db4d8.png](/__local/3/B4/69/D74A7E01944EE6D28A59DA172B0_DB0EF99F_64662.png?e=.png)
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,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对作品进行了主旨发言。樊启鹏通过回顾自己在凤凰卫视记录DV活动中的成长,向王纪言老师致敬。他认为这部片子聚焦于人,内含育人的概念。他认为数字时代给纪录片创造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。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,寻找更多业界、学界资源。学生在创造纪录片时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,明确“我为什么要拍纪录片?它为什么吸引我?”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27c25eec4fe75c682308f78774158993.png](/__local/9/B6/76/AC062E785765BEDA2969FA3C81D_90B3B597_4901F.png?e=.png)
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,国家一级导演,中国电视金鹰奖、上海国际电视节“白玉兰奖”、四川电视节“金熊猫奖”评委彭辉提到自己多年接触各类电影节和展览的经验,以及自己在拍摄《共和国元帅的夫人们》的影像创作经验,认为对女性人物的拍摄要注重其真实性,强调要用更具时代性的眼光去看待女性,展现女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4d06242504667d230af6a14f8ca18cb0.png](/__local/4/EC/6B/728BC22F9C771CFE1A9655706A9_54B1403A_7BBA4.png?e=.png)
研讨会最后,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臧海群教授代表承办方发表感言,她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对于女院学子的支持和厚爱表示感谢,指出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,但诸位专家的点评非常具有建设意义。她认为纪录片的思想价值和传承意义不可或缺,探讨短视频下纪录片的精神传承、意义呈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。最后,她表示文化传播学院将坚守“三传播”人才培养的理念—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播性别平等文化,不辜负各位专家的支持,将纪录片创作精神薪火相传,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,传递中国女性力量。
![C:\Users\1030\Documents\WeChat Files\wxid_a66ywhw4qb7222\FileStorage\Temp\ef6212798dc6cbb76d08f74e4da358db.png](/__local/8/74/40/9FF3037BDB17A42298464D64CB6_3CE6EB6B_8DB39.png?e=.png)
论坛虽然已经走向尾声,但我们期待大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开始。同学们纷纷留言,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。